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深圳出了个和顺堂
    • 发布日期:2012-11-22
    • 来源:
    • 文字 〖
    1.jpg 2.jpg

    国家级名老中医张崇泉在和顺堂参观

    和顺堂精品中药生产基地

    3.jpg 4.jpg

    和顺本草环境清洁、工艺严谨的流水线

    钟南山为和顺堂题字:“和顺济民”

    5.jpg

    和顺本草中药文化展示厅

    在中国的中医药市场鱼龙混杂、品质失德时,中药界的“唐吉可德”宋钢毅然杀入市场,用中药饮品行业最先进的设备,严密的生产管理和工艺流程,做中国最好的中药饮片厂,还中医药本色,还中医药尊严。

    不得不说,深圳是个适宜梦想生长的地方。有人在这里掘金,有人在这里扬名,有人在这里创业,也有人在这里孜孜寻求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宋钢属于最后一种。

    老实说,我从开始就不是奔钱去的。”他眼神炯炯,语气坚定,“我就是想,人这辈子应该做点有意义有分量的事吧。”

    2004年,46岁的宋钢终于找到了让他觉得“有意义有分量”的事,他把自己的人生坐标重新定位在精品中药这个行当——而彼时,中国的中医药市场鱼龙混杂,品质失信,整个行业经受着普遍的质疑与非议。宋钢的想法无异于涉入一滩浑水中,去培植一株出泥不染的莲花。于是,宋钢被朋友们赠送了一个雅号:中药界的“堂吉诃德”,意思是,这个满怀豪情的理想主义者在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做成的事。

    8年后,站在投资一个亿、占地1万多平方米、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厂区门前,宋钢自负地对记者笑道:“梦想正按照我的计划一一实现!”宋钢的笑容似乎再次证实:在深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即使是一颗娇弱珍稀的种子,即使没遇上适宜的气候,只要你坚守心底的希望,只要你用血汗勤苦浇灌,它总会绽放出理想的花来。

    而开在宋钢心尖上的这朵奇葩,叫和顺堂。

    我要到你这里做事,就冲你的药好”

    魏金声是个一辈子都浸润在药香里的老中医。他当过基层中医院的院长,还当过湖北钟祥市主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退休后,魏老随儿子移居深圳继续行医。2005年,魏老接诊了一个家住东海花园的小患者,孩子连咳3个月,打针吃药不见好。儿科是魏老的专长,他仔细问诊之后开了药方。但几服药下去并不见起色。魏老心生疑惑,他亲自查看了尚未煎熬的草药,“我一看,很气愤!那药有假!我开了一味北五味子,而药店配的是南五味子,那根本就是两种东西!价格差不多相差十倍!”

    魏老愤然离开了那家药店。后来听别人说,附近有家叫和顺堂的药店卖的药不错,魏老便亲自带着那位患者来买药。“说真的,我搞了几十年中医,少见这么好的药。熬出的汤醇黄透亮,孩子三服药下去病就好了。”

    2005年7月,魏老走进刚刚开张的和顺堂国医药馆香榭里店,对董事长宋钢说:“我要在你这里做事,我是冲你的药来的。”

    魏金声成了和顺堂第一位“和大夫”。

    7年过去了。魏金声小小的诊室已接待了3万多患者,每天慕名来排队挂号的病人让75岁的魏老应接不暇“不是我医术多么高明,”魏老先生一脸诚恳对记者说,“方子都是祖宗留下的,我们只需要好好学好好用。关键是药一定要好,要不怎么说药到病除呢?”

    我很悲哀,不做假药也能成英雄”

    7年前,和顺堂可不是这样的局面。因为“纯中医中药”这条另辟的蹊径太过冷僻,他们的药店一度举步维艰门可罗雀,想请个好点的医生都不易。

    董事长宋钢每每回忆起创业之初,就感慨万千。在趟中医药这摊“浑水”前,宋钢早已是深圳市属企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做贸易做得风生水起。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日本做汉方药的知名企业“津村”,人生的方向才蓦然发生改变。

    津村是日本最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涉足中医药已经100多年。1999年,津村的销售收入就达到6.12亿美元,比全中国出口的中药材、植物药提取物、中成药合计销售总额还高出16%。2004年9月,做贸易的宋钢获得了深圳津村生产的中药饮片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代理权。

    之后,我去北京、上海等地的中药材市场走了一圈。”刚刚准备入行的宋钢被眼见的乱象深深震惊,“没想到中药市场这么乱!大量的伪劣药材充斥市场,来路不清等级不明。药材批发市场更是鱼龙混杂,甚至一些被提取过的药材、霉变或过期的饮片,也通过再加工重新流入市场。”

    再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深圳津村在中国建立了多个GAP药材基地,为了保证药材成分的稳定,津村的科研人员每年几次到种植基地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用最严格的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再用高于市场几倍的价格收购。也就是说,他们买走了我们最好的药材,而我们却在用假药坑害自己的同胞。”

    为身为中医药发源地、拥有皇皇数千年中医药史的中国找回应有的尊严——一个隐约的念头开始在宋钢心里萌动。

    从代理津村的产品开始,宋钢就期待着有一天能做出中国自己的精品中药饮片。“我要找回纯粹的中医药模式,让中国的老百姓也吃到好药、真药、良心药。”

    8年后的今天,当和顺堂干出点规模干出点名气的时候,有人问宋钢成功的秘密是什么?宋钢说,和顺堂的秘密很简单,就是没有秘密。“有时候我觉得很悲哀,不做假药也能成英雄。和顺堂不过是把国人自己丢掉的、别人拿去的再拿回来罢了。”

    你可能做先驱,更有可能成先烈”

    其实,不做假药的英雄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现任和顺堂副总裁、和顺本草总经理的林蔚,曾经是深圳一致药业的高管。他加盟和顺堂不久,却是医药行业的“老江湖”。林蔚说:“8年前宋钢就找过我,希望我和他一起做。老实说,我很敬佩他的胆识、眼界和魄力,但并不看好他要做的事。我对他说:你可能成先驱,但更有可能成先烈。因为当时的环境下,没人认为纯中医药模式能生存下去。”

    2005年3月,深圳市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成立。正如林蔚预料,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起步。

    你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宋钢苦笑着问,“津村供给我们60多味药就让我们开店了。而且我们的药比市面上贵四五倍。连我们药店的经理都没底气,觉得自己像是在宰人。顾客就更不用说了,进店就直接骂人。” 宋钢说,那些日子自己就像一个导游,见人就想往自己的店里拉。

    我不可能跟每个人讲,这药是如何的地道,经过怎样的精挑细选,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残留等等等等。他们对此不了解也不相信。他们对你唯一直观的认识就是你比别人贵。”

    实际上每一步都很无助,就像堂吉诃德”

    宋钢做生意从没亏过,这一点让他自觉很牛。但和顺堂的起步让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压力。

    宋钢选择在深圳成熟社区开设门店,建立销售终端。但由于规模和名气都不大,市场反应冷淡,开店半年内竟然没有几个主动上门的顾客。与此同时,为了在医院谋求一块生存空间,宋钢到处游说,让医生们相信他的药是真正地道的好药,“我只敢跟他们说,希望能给患者多一个选择,甚至不敢说是‘好的选择’。”

    2005年7月,费尽周折的宋钢终于在深圳市中医院开设了一间精品中药房,但因为没有纳入医保体系,只能自费购买,开张3个月,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要倒贴医院中药师的工资。

    这一年,和顺堂每月的顾客不到百人,一年卖出的药2.4吨,不及今天一个月的十分之一。

    你觉得你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很正义很伟大,但实际上每一步都很无助,跟他们说的一样,真就像堂吉诃德。”

    我要做中国最好的中药饮片厂”

    好东西还要行家识货。“名医配名药”的推广模式在宋钢心里开始明晰起来。

    得益于敢于改革创新的深圳风气,2007年3月13日,和顺堂的第一家门店香榭里旗舰店同时注册了经营中药药店和中医诊所牌照,成为国家首家“中医坐堂”试点单位,“中医坐堂”在深圳率先开禁。

    一个更宏大的设想在他心中完成。他要做中国最好的中药饮片加工厂,像津村那样,甚至比津村更好。

    2007年,和顺堂向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提出了“请求支持建设和顺堂精品中药饮片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的申请,药监局通过全面调研、考察,向深圳市发改委发出推荐函。不久,在深圳市政府召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联席会上,和顺堂精品中药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获得全力支持,成为第一批进驻龙岗大工业区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园的五个项目之一。

    与此同时,宋钢与深圳津村展开了艰难的合作谈判。最终于2009年4月,与深圳津村董事长中村签署了“技术使用许可和技术指导备忘录”,并确定了“饮片加工制造设备转让名录”,交接了“饮片生产工艺、原料和成品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等核心技术资料。至此,和顺堂拥有了完整的、世界一流的精品中药生产和质量保证体系。

    宋钢终于松了一口气。

    2009年6月3日,对宋钢来说是个大日子。和顺堂精品中药生产基地奠基仪式在深圳龙岗大工业区国家生物产业园举行。这是一个斥资1亿元、占地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配备国际一流水准的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和近万平米的恒温、恒湿仓储设施,产值可达3亿元以上的庞大工程,也是国内技术最先进、装备最精良、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品中药饮片生产基地。

    和顺堂终于完成了自身产供销一条龙架构。从上游“道地、安全、有效、稳定”的饮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到下游“症对、方准、药灵”的中医坐堂诊疗模式,全程可追溯的中医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搭建完整,企业内部具备了实现优质微循环的可能,宋钢心中的名医、名药、名店、名厂经营模式初具雏形。

    在我眼里,中草药都是应该敬畏的”

    走过创业时的重重波折,和顺堂也终于过上了和顺日子。

    2009年12月31日,和顺堂精品中药生产基地(和顺本草)顺利封顶,2010年5月通过国家GMP认证,填补了我国现代化精品饮片生产项目的空白。

    2011年11月,和顺本草完成所有产品品牌切换工作,并率先在精品中药饮片上采用了条码追溯系统。将和顺堂的中药饮片包装袋后的条码输入和顺堂网上查询系统,药的产地、批号、生产时间、检测报告等信息一目了然。和顺百草的“草”都成了有身份的草。“在我眼里,它们都是有生命的,都应该被敬畏被尊重。”宋钢说。

    让我们看看一棵用来救命的草是怎样被敬畏被尊重的。

    和顺本草负责采购的业务部副总监文琪珺说:“采购地道药材从基原认定环节就开始了。我们在不同的时间要做不同的事情。种植季节我们会到产区看土地、指导药农插苗。比如薄荷,我们一定要崇明岛或者千岛湖的药苗,那里空气好,无污染。生长期我们要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采摘期还要指导他们加工技术。”另外,为了让供应商能从心里真正了解、认同和顺堂的品质文化,和顺堂还专门邀请他们来深圳基地参观学习,做业务和技术培训。

    每一个参观过和顺本草生产车间的人,都会为这里洁净的环境、精细的工艺和严谨的操作深深打动。这里不仅有中药饮片行业最先进的设备,而且有严密的生产管理和工艺流程。和顺本草生产部总监李烨在深圳津村做了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我们的风选机、金属检测机、粉碎机等都是进口的或者定制的。整个生产过程是在全封闭空调车间里,所有工作人员都穿专门的衣服,戴口罩帽子,车间内安装有除尘系统,所有设备接触药材的部件都是不锈钢材质……这些措施为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饮片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

    质量不是生产出来的。”品质部主管陈霖对记者说。“它是一个可以追溯的系统,从查询基源、产地确认、采购加工管理、储藏运输、到饮片生产、库房保存、成品检测、条码录入直至成品输出,贯穿每一个环节。中药的贮存养护也至关重要,保管不好就可能霉变、虫蛀、变色、挥发、泛油、风化、潮解甚至腐烂变质。我们建有7500平方米15℃以下、湿度60%的恒温恒湿仓库,装有总投资超过千万元的空调系统,一年下来,每公斤中药的冷气费用都不少。”

    精品中药饮片就是这样炼成的。2009年6月,我国首批国医大师、中医泰斗邓铁涛老先生在了解了和顺堂的创业故事之后,慨然题词:“还中医药本色!还中医药尊严!”

    这句话正说出了宋钢一直以来无法释怀的心结。

    一个圈外人,做了圈内人做不到的事”

    良药的可贵,良医最清楚。和顺堂对中医药传统的坚定回归,以及对中药技术现代化的追求打动了业内一大批坚守知识分子良知的专家。

    尤昭玲,原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著名中医妇科教授、国家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在了解了和顺堂的艰苦创建和高远抱负之后,毅然将自己的妇科名医工作室设在了和顺堂。“他是一个圈外人,但他为中医药传承、发展和创新所做的贡献胜过任何一个圈内人。”尤教授说。“和顺堂精品中药战略,改写了中医无良药可用的尴尬局面,让我们中医有了用良药去沉疴的自信和自豪。”

    年逾七旬的张崇泉老先生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也是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心脑血管病和老年病学术带头人。张老也把自己的名医工作室设在了深圳和顺堂,并开始在每月的休息日里挤出两个半天到和顺堂坐堂问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石学敏教授参观了和顺堂精品中药生产基地与和顺堂国医药馆后,挥笔写下了一句话:“和顺堂为中医药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谁说中医药没有前途?!”

    在中医资源贫乏的深圳,一批国家级名医的到来无疑为深圳人的健康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开在家门口的和顺堂无疑成了老百姓眼中真正的“幸福导向工程”。2009年11月18日,广东省中医药局批复了和顺堂《关于请求批准“和顺堂开办中医药连锁门店”的请示》。2010年起,和顺堂东莞旗舰店、广州旗舰店、惠州店相继开业。

    2011年12月,和顺堂国医药馆第22家连锁门店——香港跑马地店盛大开业。由此,和顺堂带着自己的纯中医药模式和理想,稳步走向了珠三角及香港、澳门市场。

    和顺堂现象”迅速引起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等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关注。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到和顺堂进行“中医坐堂”调研时作出这样的评价:“经营精品中药饮片的和顺堂打造了一个民族中药饮片品牌,这是对中国中医药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更是兴奋地说:谁说中医药没有前途?!

    我要为中国中医药的发展做出标本”

    今天的和顺堂已经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经过了8年的不懈努力,它旗下已拥有60余家精品药房和连锁门店,汇聚了包括多名国家级名医在内、由150多位名老中医组成的和大夫专家团队,在没有进入医保体系的情况下,每天到和顺堂就诊的人数达1000到1500人次,年销售规模达到了9200万元,利润突破1500万元。传统中医药终于在这片现代化的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面对大好形势,宋钢并没有将理想的初衷无限放大。他给自己立下几项规矩:一、不进社保。他要真实体现中药的价值。二、不搞批发。三、不做西药、中成药、稀贵药,只做好药、真药、良心药。四、不盲目扩张。“我不认为精品中药是一个无限的产品,700多味药有700多种生长特性,不是说可以随意扩大的。”

    十年磨一剑,宋钢说:“从明年开始,3年内,我要做到100家终端店。一家店十个医生,就是要吸引1000个名老中医。我希望3年之后把影响力做到国外去。我要给中国的中医药发展做一个标本出来。”

    事业做大了,但现在的宋钢仍然像个导游,有机会就带着行内行外四面八方来考察学习的人参观他的药店、他的工厂,让事实告诉大家祖国的中医药事业是多么宝贵多么有希望,不蝇营狗苟,不见利忘义,坚持一份纯正光明的理想一样可以做出漂亮的事业来。“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热爱中医药,大家一起把这个事业做起来!”与8年前不同的是,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事业所感染所鼓舞,这个北方汉子刚毅的脸上不再是布满无奈,而是满脸洋溢着清澈满足、被希望照亮的笑容。

部分会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