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第七届“深圳工业大奖”名单揭晓,贝特瑞、雷曼光电等10家企业拟获“深圳工业大奖”—企业,康冠科技董事长凌斌、安科董事长朱黎明等10位企业家拟获“深圳工业大奖”—工业家,迈瑞医疗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智能工厂”、新宙邦的“新能源车用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电池适用电解液的研发及产业化”等10个项目拟获“深圳工业大奖”—项目。评审结果于7月11日至15日在深圳工业网进行公示。
本次评审会由深圳工业大奖独立评审团主席、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廖军文主持。深圳工业大奖独立评审团主席特别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资深参事、深圳工业总会创办人王肇文,深圳工业大奖独立评审团执行主席、深圳工业总会执行会长吴丽,深圳工业大奖独立评审团副主席:深圳报业集团原党组书记、社长,深圳记协主席丁时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巡视员王世巍,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局领导杨宇清以及委员出席。“深圳工业大奖”是伴随“中国工业大奖”应运而生的深圳工业界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是唯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
“深圳工业大奖”表彰长期致力于工业经济发展并做出显著贡献的工业家和工业企业,以激励深圳工业界创优争先,旨在树立工业标杆,大力弘扬工业精神,营造重视实体经济的社会氛围,由深圳工业总会、深圳商报联合相关行业协会和机构共同举办。与“中国工业大奖”形成对应体系,与“香港工业大奖”比肩而立。
自2012年启动,每两年评选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企业的关注和好评。该活动已经成为弘扬工业精神,传播工业文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服务平台,为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届申报的总体情况
第七届“深圳工业大奖”入围企业展现出强大的生态主导力与核心竞争力,构建了从高性能材料、高端装备到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它们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超高清显示、高端装备/仪器、高端医疗器械、高性能材料、智能终端、安全环保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先进制造业领域。这些企业普遍具备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在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突显了其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拓展及生态构建方面的综合实力。
本届候选企业及项目特点突出。一是引领效应显著,标杆示范突出。入围企业中,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的企业有17家,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企业有31家,国家、省、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家,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编制达179项;二是从跟跑到领跑跨越,以创新链夯实产业链。候选企业及项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填补国内外同行业领域空白,近三年研发投入比平均达到7.3%,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的企业有12家,累计拥有授权专利11645项;三是加强绿色智能制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部分入围企业依托智能化生产体系与绿色技术应用,实现降本增效与低碳转型双赢,推动制造业向可持续方向升级。
在评审会上,代表们踊跃发言,围绕评审规范、政策支持、奖项评选以及深圳工业发展现状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重点针对“深圳工业大奖”活动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意见。
廖军文主席在总结讲话中对第七届深圳工业大奖的组织评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要持续深化大奖内涵,不断提升奖项的专业性和含金量,使其成为真正引领工业发展潮流、体现最高水准的标杆。
廖军文主席特别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奖的传媒宣传工作应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构建更高效、精准、广泛的传播矩阵,进一步扩大奖项影响力。他高度认可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发展的蓬勃态势和显著成就,认为大奖的成功实践充分展现了该区域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劲的创新活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对大奖未来在服务区域工业转型升级、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中发挥更大作用寄予厚望。
王肇文资深参事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深圳工业大奖”的创立与发展历程,指出“深圳工业大奖”的诞生源于对标国家最高荣誉“中国工业大奖”,旨在打造深圳本土化的工业标杆表彰平台。接着他向联合主办单位——深圳报业集团表示了衷心感谢,特别强调在深圳工业大奖独立评审团主席廖军文的战略指导和深圳报业集团社长丁时照的大力支持下,大奖才得以成功创办并持续发展壮大。高度评价了其对弘扬工业精神、树立标杆典范、推动深圳工业高质量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表达了对大奖未来持续创新、引领深圳工业迈向更高水平的期许。
吴丽执行主席表示,为确保大奖的公正性、专业性和与时俱进,组委会将持续对本届奖项的申报规则和评审细则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对各位评委在评审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深入学习和细致研究。持续提升大奖的专业水准和公信力,确保评审工作始终有章可循、严谨透明。
第七届“深圳工业大奖”完整获奖名单如下